斩拌机理
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嵌在肌肉细胞中的丝状体,肌肉细胞破一层结缔组织所包裹,只要这层膜保持完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仍被包裹在膜中,就只能结合本身水分,而不能同脂肪、外界添加水相结合,所以必须切开这层膜,以利于结构蛋白碎片游离出来,吸收外加的冰水,并通过吸收水分膨胀形成蛋白凝胶网络,从而包容脂肪,并防止了加热时脂肪粒聚集。因此,斩拌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斩细的过程,更是一个很好的混合乳化过程,即斩拌可促进低温肉制品内部封闭式网状结构形成和盐溶蛋白析出。
经试验,瘦肉斩拌得越细,越易增加食盐溶液与肌原纤维蛋白的接触面,则提取出的盐溶性蛋白数量也随之增加,对形成封闭式网状结构越有利,肉制品乳化保水性越好。斩拌作为肉糜乳化工序,在低温肉制品加工中至关重要,斩拌乳化优劣直接影响产品好坏。此工序中各种工艺参数要求相当严格,实际生产中若控制斩拌不当,会导致加工温度过高或原料斩拌不细,以至出现产品析油、粘皮、胀袋等问题,只有在充分了解斩拌机理,把握好斩拌要点,认真执行斩拌工序中要求的各工艺参数,才能控制上述问题,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低温肉制品。
斩拌注意事项
1)斩拌机方面
在生产中应用的斩拌机、绞肉机及其刀片在开始工作之前应该检查是否运行正常,部件是否按照正确,刀锋是否绝对锋利,温度检测设备是否到位,其他机器设备是否保持良好状态,整个斩拌机要保证在卫生状态下运行。
2)斩拌各环节温度方面
原料肉温或各种辅料温度过高或过低,否则容易使工作人员判断斩拌程度失误。另外,在控制斩拌温度上不能一味通过添加冰屑、冰水或冰盐水来降温,否则易导致冰水超量,以至超过瘦肉、大豆蛋白和淀粉等的持水能力,使制品软绵而无弹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分批分次加入冰水,切不可将水一次或二次全部加入馅中,尤其是在馅已即将斩拌成形时,再一次性大量加水,是斩馅的大忌。同时,由于盐水冰点低,在-3℃,可不结冰,这样即可以降低斩拌温度,又不致因冰屑的硬度而磨损斩刀,但应注意所用盐水的盐总量要与合格产品中的盐量相等。
3)肉的pH值
肉的PH值影响肌肉蛋白的持水性。在PH值接近肌动球蛋白的等电点5.4时,即肌动蛋白中的正电荷被肌肉因死亡而僵直产生的负电荷中和,仅有多余正电荷来保持水分子,此时肌肉的持水性,泡胀性最小。选择PH值小于5.6的肉为原料可影响肉的粘结性和持水性,直接影响斩拌效果。因此在斩拌过程中要检测肉馅的PH值,以评价肉馅持水性。
4)斩拌后肉糜及时转运·
肉糜内温度升高至12℃以上后,适宜于微生物繁殖,不仅给后面灭菌带来困难,而且残存的微生物在售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急剧增殖,分解淀粉,脂肪,蛋白质、产酸产气,最终胀袋使产品失去食用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低温肉制品日益受到大众欢迎,斩拌工序逐渐破技术人员所重视,其中斩拌温度,时间、原辅料加料顺序以及斩拌程度,均对肉制品品质有重要影响。随着科技进步,机械的智能化和企业严格管理,科学配方再加上合理的斩拌工序一定能生产出适合各种消费人群喜爱的低温肉制品。